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迁都南阳的可行性分​析

秦法展/胡星斗 行政区 2022-04-02

以下为  在北纬30度附近的中国,有一个平均海拔在100米以上并被众山围拱而出的“类盆地”——“南襄盆地”(南阳襄阳盆地)。

  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这是一块极为特殊的地方。事实上,任何一个熟悉中国地理地势的人都会惊叹于这块地方的独一无二。南阳盆地位于秦岭、大巴山以东,桐柏山、大别山以西,其北是平均海拔为一千多米的“伏牛山”,其南是大巴山脉的东端。从这里向东西两面伸展,有着无尽的平原与山地资源。秦岭挡住了北方的沙尘与冷空气,而大巴则也隔离了南方的炎热与潮湿。

  南阳盆地以西,是出世的地方,这里人口较少,山地、高原、胜景较多;而南阳盆地以东,主要是人口密集地区,是现实社会的主要容器。

  地质构成,南阳盆地位于中国最核心、最坚硬的“中央造山带”的陷落处。风水上,这里北有秦岭伏牛山,南有汉水,西靠秦岭大巴(武当山),东望大海朝阳。可以说风水极佳。自然灾害相对较少,无沙尘暴、洪涝、台风、酷热、严寒、缺水等威胁。

2014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一个观点,南阳襄阳盆地可建都城。

  李崴从自然环境、经济、文化、军事、政治等五个方面介绍了迁都的必要性,并认为用30年左右的时间迁都到中部南阳襄阳盆地最为合适,能够建设一个几近完美的首都。此前,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在网上发出酝酿已久的迁都建议书:“中国北方的生态环境已经濒临崩溃。我们呼吁:把政治首都迁出北京,迁到中原或南方。” 并上书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建议分都、迁都。


全文见《中国迁都南阳的可行性分析

以下为全文简略版

首都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国家最高权力和最高首脑所在地,在国家政治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从18世纪末到2007年底,全世界已有61个国家实施了迁都,占现有国家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按国家面积和人口计算,分别占五大洲面积总和的71%与人口总和的74%。特别是近10多年来,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先后迁都,目前还有10余个国家正在考虑迁都,可以说当今世界正在涌起一股新的迁都潮。

我国的北京自明朝1402年迁都北平至今已经600余年,新中国建都北京也已近一个甲子,如今的北京从一个古都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都市,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成为中国人乃至世界华人华侨的骄傲。

然而,作为首都的北京现在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人口膨胀、资源匮乏、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我们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的要求,北京作为一个大国的政治首都已经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将国家政治首都迁出北京已经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一、当代中国迁都的大讨论


对于北京迁都,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清朝末年的“戊戌六君子”、主张变法的领头人物康有为就已经提出了迁都的设想。当时,康有为、梁启超等六君子,为了摆脱慈禧太后等顽固势力的控制,想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计划,建议将都城由北京迁往上海,以此来推动变法,实现其变革的理想。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上书的《密折》中说,北京暮气太重,新东西根本无法生存,而上海是一个新兴的、充满活力的城市,只有迁都上海,才能使变法得以推进。对于康有为这个大胆的建议,光绪皇帝思虑再三,做出批示:“上皆然之。”那么,如何实施迁都呢?康有为的设想是:由光绪皇帝率领主张变法的文人,以“行性”之名移驾上海后,突然对外宣布,清廷将国都由北京移至上海。康有为认为,皇帝是一国之君,只要皇帝到了上海,上海就是大清朝的首都,他们就可以在新都推行变法,施行新政了。现在看来,康有为这些举子们实在是太天真浪漫,不切实际。尽管这次迁都的计划根本不可能施行,但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北京迁都的,康有为是第一人。

时光荏苒,随着北京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和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其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显现,作为一个大国首都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980年初,学者汪平先生上书,提出了将首都迁出北京的问题,从此,北京迁都的序幕拉开,呼声不绝于耳。1986年,学者又提出北京面临迁都的威胁,一度引起极大的震动。特别是2000年春发生罕见的特大沙尘暴后,又引发了新一轮迁都舆论潮。诸多专家学者纷纷建议迁都,中央电视台也推波助澜,一时间,有关迁都话题如火如荼,步步升级。与此同时,有关迁都的问题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面对北京日益恶化的环境,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河北考察时曾说,如果风沙问题无法彻底解决,就只能考虑迁都了。

20063月,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479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要求将首都迁出北京。将首都迁出北京,不仅可以极大地缓解北京的压力,而且可以带动新首都周边的经济快速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九届人大代表、湖北省副省长吴端木说,首都迁出北京后,将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地可供选择。据专家分析,西安的自然条件也并不十分乐观,而洛阳、开封基础设施较差,因而将首都迁往郑州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说,目前河南的经济在全国比较落后,把首都迁往河南将极大地带动河南的经济发展,提供大批工作机会,从而解决很多社会问题。河南地处中原,郑州交通便利,作为首都将很方便对全国的管理。他说,如果首都迁往郑州,那么河南省省会将考虑重新迁往开封。

2006年4月17日,胡星斗在其“中国问题学”网站上发表文章,提出了迁都的基本设想,2006年5月9日,胡星斗上书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建议分都、迁都和修改-宪-法,提出把政治首都迁往更加适宜与安全的地方如河南南阳等地,该文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二、中国迁都势在必行


从古今中外建都和迁都的历史看,迁都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从中国古代迁都的路线图看,古代文明呈现出自西向东交替,由南向北拉锯式发展的态势:这条路线图从西北黄土高原出发,由长安到洛阳,直到临淄海边;再从洛阳到长安,又从长安到洛阳再到开封;然后南下,从开封到杭州、又从杭州到北京,从北京到南京再到北京,呈大十字状的路线演进过程,正是这样一条路线图,推动着中国历史向前发展。

1949年,毛泽东决定定都北京,学者汤爱民先生曾作出这样的概括: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中国革命战争决定性阶段的胜利都是在北方取得的,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从国际安全上看,苏联、蒙古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成为可靠的邻居;北京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特色也适宜于担当一个草创时期的大国都城角色。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北京从一个古老而落后的古都,已经建设成为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定都北京的成本太高了。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成为制约北京发展的痛处。为缓解北京水资源危机,国家不惜投资数千亿元兴建南水北调工程。

北京污染严重,沙尘暴频发。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称,1999年北京的空气污染程度位列全球第三,是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有人形象地说,生活在北京,相当于每人每天被动地吸两包烟。

北京人口快速增长,已经突破专家提出的1800万人警戒线,而且每年还以净增20万人口的速度在发展,人口密度已经远远超过世界大都市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等;北京未开发的土地资源稀缺,仅占全市总面积不足4%,工业发展空间很小;北京的城市建设象“摊大饼”,饼越摊越大,环线越来越多,圈越绕越多,陷入了一个怪圈。结果是钱没少花,路没少修,工没少投,却把个大北京活活地给捆住了,而且越捆越紧,已经到了窒息的边缘;北京的古建筑不断遭到“建设性的破坏”,最能代表东方文化特点的城墙、护城河、胡同、四合院等被大规模吞噬。

北京地处东西向燕山褶皱带和北东向的华北平原沉降带,有37条活动断裂构成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新生代断陷盆地,是河北及京津地区7级以上强震发生的主要地区,有史料记载的已发生的破坏性地震达52次。

北京偏离国家地理中心,离海岸太近,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侵略者从海上登陆,炮弹瞬间就打到了北京城,导致了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出逃的悲剧发生。

尽管新中国在特殊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下定都北京,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如今北京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现在的北京犹如一头老牛拉着一架航天飞机,使它不堪重负,力不从心。特别是北京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中央集权控制着诸多资源且面临着诸多甚至是不可抗力的问题时,一个大国首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国人心中的形象和地位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迁都中原,正确抉择


近些年来,中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态势是:地区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内地与沿海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在加剧。国家如果再不重视解决地区不平衡的话,其后果将是严重的。

自从盘古开天、女娲抟土造人,在我国历史上,中原是古老文明的发祥地,是轩辕黄帝的故里,是华夏民族之源,是中国文化之根,是问鼎逐鹿的关键所在。河南位于中国九州中心的豫州,又有“中州”、“中原”之称。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王朝和都城建在中原河南。可以说,中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一直都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中心,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最早的夏王朝,到集权社会鼎盛时期的北宋王朝,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个帝王建都或迁都于中原。郑州、安阳、洛阳、濮阳、商丘、南阳等都曾是国家经济和政治的中心,自古就有“不主中原焉称天下”之说。可见,中原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迁都中原,是历史的回归、时代的要求、民心之所向、现实之选择。河南,将是中国下一轮发展的热点地区。

中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与西安古都有秦岭一山之隔,与汉水谷地及秦巴山区紧密联为一体,可成为首都的纵深地带,在战略上十分有利于国家安全。中原地处国家的地理中心,正处于全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两条分界线的结合点,也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以及北方普通话区和南方各方言区的大致分界线。迁都于此,可将全国分成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大区域,直接地处于中央政府的辐射掌控之下,对于国家的团结和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河南南阳附近及南阳襄樊盆地是建立新都的最佳选择。南阳襄樊盆地的特点是:它既是中国的地理中心,几乎处于中国南北分界线、东西中间线、长江黄河分水岭的位置,具有地利优势,同时它又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它拥有平原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汉水),远离大海,具有易守难攻的特点和极其重要的军事价值。它的西边是秦岭、大巴山,是崇山峻岭与华北平原的结合部,若挖深洞,恐怕连原子弹也难以对之进行有效的打击;它的北面是秦巴山区余脉,有崤山、熊耳山、外方山、伏牛山等,东北面有桐柏山、大洪山、大别山,南面是汉水,中部有白河、唐河;在三面环山中又有一些缺口,如方城、泌阳、随阳、宜城,使得该地交通方便。


南阳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南召猿人生活于此,春秋战国时为全国八大都会之一,是商周时期的申吕国之都。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将全国分为36郡,南阳郡为其一。西汉时,南阳由于水陆交通和农业发达,形成了南船北马、生意兴隆的全国五大都市之一。西汉末年,刘秀起兵南阳,建立了东汉政权,定都洛阳,南阳为陪都,成为当时全国第二大城市。南阳还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阳襄樊盆地及河南湖北交界处是中原文化、楚文化的发源地,少林寺、武当山、三国古战场、古隆中等处于其中;它比邻陕西,地接西安、咸阳、兵马俑、华清池,背靠四川天府,坐拥河南、湖北粮仓及苏杭胜地等;它离庐山不远,可将庐山辟为国家领导人的度假会议区,取代北戴河的位置。

南阳襄樊盆地周围的自然风景更是多姿多彩,有神秘莫测的神农架,险峻陡峭的秦岭,湍流直下的汉水峡谷,烟波浩淼的丹江口水库,奇伟壮观的三峡。

南阳襄樊盆地的水量丰沛而不过多,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它处于汉水上游,水质好,无污染,汉水年径流量550亿立方米,是黄河、海河、渭河的6倍,足以解决数千万人的工业和生活用水。

南阳境内江河湖泊遍布,森林覆盖广阔,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丹江口水库就在此地,水资源清洁而且充足。南阳灾情很少,近几百年来,南阳没有发生大的洪涝灾害,也没有干旱缺水的年份。南阳恰好处在中央造山带的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中心,地壳稳定,自公元前780年至今大于6级的地震只有两次,地震频率极低,震级也较小,对确保首都安全十分有利,是真正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南阳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北接汝洛,南襟荆襄,西通武关,东连江淮,自古为四方交通之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京广铁路、京珠高速从东部经过,西安—南京铁路在南阳与焦枝铁路交汇;国道312线、207线、209线和省道豫01线、豫02线分别将全市覆盖,已经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铁路、高速公路双“十”字交汇的交通枢纽。南阳机场是华中地区重要民用机场之一,目前就可起降波音737等大型客机,已开辟直航北京、上海、广州等多条航线。2007年9月2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专机就降落在南阳机场。首都搬迁后,南阳机场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扩建和升级改造,可作为新都机场使用。

南阳物华天宝,素有“中州粮仓”之称。南阳玉可与蓝田玉比美,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物种自然库。南阳的煤、石油等矿藏品种丰富,黄牛、双龙香菇等农特产品丰盛。

迁都于南阳附近,可以使全国二十多个省区,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与首都的距离大大缩短,全国近二分之一的大城市处于中央的直接辐射影响之下,这样可以大大增强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能力,强化最多数人民对于首都的归属感,进一步拉进不同文化、区域之间的距离,加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统一和团结。

我们设想的新都位置应在南阳市正南20—30公里处的新野县与东南部的唐河县和西南部的邓州市四地之间的一个十字空间地带,这里地处南襄盆地偏北中心位置,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南北有南阳和襄樊两中等城市为前后盾,两侧有信阳和十堰两市为双翼,四周300—500 公里之内没有大城市。而且,北边的南阳,南面的襄阳,东面的枣阳,正是三阳开泰之地。在这里建设新都,不受大城市病的干扰,可排除诸多城市的竞争,平地起新城,对于规划、建设、施工等等都十分有利。此处建都,可以彻底解决目前北京作为首都在世人和国人心中的诸多困惑和难题,奠定中国未来政治发展的坚实基础。

总之,河南作为中国之中、文化之根,迁都中原及南阳是正确的选择、惟一的选择。


四、未来首都的基本设想


国家迁都,必须慎重、统筹考虑。首都,首先是一个城市,而且是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城市,它不仅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也反映着民族的精神面貌。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建设新的国家政治首都呢?

(一)政治、安全第一。作为国都,首先有两个问题要优先考虑,这就是政治职能和国家安全。在这两者中政治第一、安全第二。

(二)位置十分重要。一个城市尤其是作为国都,对于地理位置的选择要十分谨慎。从古至今,国内国外,无不如此。原苏联解体之后,哈萨克斯坦宣布独立,阿拉木图作为过去原苏联的一个城市,不管是其地理位置,还是城市的发展,对于一个庞大的原苏联来说显得微不足道。然而,阿拉木图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哈国就认真掂量起了其位置的重要性。主要是他们认为国都偏离国家中心,离中国太近,他们对正在崛起的强大的中国存有戒心。我国的南邻缅甸,之所以将首都从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仰光迁都到北部600公里处密林深处的彬马那,主要原因是缅甸政府为了防御美国可能干预缅甸政权的战略考虑。从上不难看出,国都地理位置的选择都非常重要。

(三)秉承传统文化。现在的首都北京和古都西安都以建都时间最长、文物古迹最多而取胜,城市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化影响世界,文化传承未来。中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源地、轩辕黄帝的诞生地,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就在中原,“一国三都制”的起源也在中原。

(四)控制首都规模,解决定位问题。从目前世界新建的首都来看,都把建设中小城市作为国家首都的基本方略。

(五)“一国三都”的基本构想。参照我国东汉将西京长安定为文化首都、南阳为经济首都、东京洛阳为行政首都和南非立法、司法、行政三权鼎立的三都制的构想,建立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一国三都”制度是必然的历史的选择。

人大、政协以及有行政职能的部门、外事机构等迁入新都。

将国家经济主管部门和金融办事机构迁往上海。

定北京为文化科技首都。文化、科技、旅游、体育等国家主管部门和相关的群团组织、研究单位、中介组织、与北方地区联系紧密的国家开发公司如中石油等、国家演出团体、出版社等留京。

实行“一国三都”的优势在于:

首先,政治首都迁出北京,有利于政府再造。

其次,有利于民主政治建设。新建一个小型的政治首都,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特大经济型城市相分离,还有助于建立政治与经济分开的现代国家体制,有助于铲除政经结盟、权钱结合的腐败现象,促进中国进一步走向民主法治。

其三,有利于京津冀地区的资源配置。

其四,在战略上使得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更加安全。将首都建在国家腹地,有助于防范来自海上的进攻。

其五,便于国家管理和城市发展。三角鼎力的首都架构,有助于国家对政治经济文化的管理,有助于调动各区域各阶层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北京的文化遗产,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

(六)新都的设计理念。风格上是中国最传统的,设施上是世界最先进的。形式上古为今用,内容上洋为中用,古今中外结合,推陈出新。

1、建筑风格应当简洁明快。

2、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整个城市按八卦图设计,广场中心铸立伏羲、炎帝、黄帝、孔子、墨子、老子等中华先贤的巨幅雕像长廊。

3、突出节约的原则。

4、体现便捷、共享的国际惯例。

5、新都不再设高等院校,只有国家行政学院,主要职能是培训国家高级干部和公务员,严禁地方政府设立驻京办事处。

6、严格实行官邸制。副司长以上的领导一律住国家公寓。

7、充分体现高科技。新都呈放射线状,由中心原点向周围辐射,最大限度地减少车辆的堵塞。

8、净化政治首都环境。新都没有五星级酒店,找不到大吃大喝的场所;没有灯红酒绿、卖淫嫖娼赌博的场地。形成一种为官一尘不染、风清气正的氛围,构建一个严肃、高效、公正、廉洁的办公环境。

(七)新都的建设规模。按照国家鼓励发展中小城市和节俭办一切事情的要求,体现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新都的规模以中小城市为宜。

(八)新都的搬迁费用。新都的建筑:1、办公场所建筑,包括中央和国家(包括人大、政协、军委)机关按40个,每部门办公楼40000平方米计算,约需160万平方米,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等可以合建办公楼,若再加上40万平面米,最多也不过20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办公用房造价按5000元计算,约需资金100亿元;2、公务员住宅建筑。按照每个家庭120平方米的住房计算,住宅建筑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按3000元计算,约需资金360亿元;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征用、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飞机场(南阳飞机场)改造等支出按200亿计算。三项总计最多不过700亿元(以当地最高价格计算),仅仅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投资的三分之一。

关于迁都的费用来源,目前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掌控的需要搬迁的机关房产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这些房子大都在北京的繁华位置、黄金地段,每平方米的价值至少在15000元以上,仅此一项,就可以回收资金1500多亿元。所以,搬迁费用国家不用投资一分钱,而且还会结余大量的资金。

退一步说,即使迁都的费用由国家财政拿,国力也是完全可以承受的。2007年,我国的财政收入达到5万亿元,高居世界第二。新都建设投资即使按1000亿计算,也仅为财政收入的2%。假如在2010年开工,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走强,这些投入就更是微不足道,而且我们有深圳和上海浦东建设的经验,根本不会对国民经济和政府财政造成多大的压力,也不会造成财政赤字和引发通货膨胀。

(九)新都的建设时间和迁都的时机。我们把都城建设的时间大约限定在5—7年,这个依据主要是参考巴西和哈萨克斯坦的建都时间确定的,巴西仅用了41个月就基本完成了迁都。我们把首都初期建设规模设定在60万人口,建筑面积按1400万平方米计算,如果像建设奥运会工程那样,诸多建筑公司一起上,用不了5年,新首都完全能够建成,2015年前搬进新都将成为可能。

(十)新都的名称。有人指出,中国过去已经有了北京、南京、东京和西京,唯独没有“中京”。所以,新首都可以定名“中京”。


总之,未来的政治首都应该是平地起新城,参照中国传统文化,借鉴世界最好的都城设计理念,本着继承传统文化、面向未来的思想开辟新都。新都的职能重点是政治中心,兼有部份交通中心、信息中心的功能,绝不搞所谓“国际化大都市”,使得泱泱大国的政治首都真正像一颗钻石那样小巧玲珑而且璀璨夺目,开放透明但不豪华奢侈,就像茫茫大海中的明灯、灿烂星空中的北斗,成为圣洁的光明的向导。


延伸阅读:


中国“首都”迁至“南阳”为何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胡星斗,江西南昌人,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著名问题学家。提出了建立“中国问题学”、“弱势群体经济学”、“公平市场经济”、“人文经济”、“现代农村制度” 等一系列新论点。是分省(缩小省级辖区)、迁都、设立副省级直辖市、撤消乡镇政府、废除行政型信访制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主张同命同价,废除二元户籍制度、行政型信访制度和劳动教养制度,取消高考地域歧视。特别是胡星斗被媒体认为是户籍制度的“废除派”代表;2003年6月21日胡星斗发出《对劳动教养的有关规定进行违宪违法审查的建议书》、2003年11月9日胡星斗教授提出《就废除劳动教养制度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的建议书》均引起国内外强烈的反响、媒体广泛的报道,被公认为是新时期废除劳动教养制度的第一人。胡星斗发表有论文200馀篇。着有《问题中国》、《中国古典式管理》、《传统中国的偏头疼》、《胡星斗中国问题学弱势群体经济学文集》等。


南阳市白河浏览区


中国应尽快迁都“中京”,在南阳盆地、南阳市南部平原兴建新的政治首都“中京”。为此,我曾经提出“关于迁都的建议书”、“关于实行迁都与分都战略的建议书”(附件一、二)、“中国迁都动议”等。 


南阳盆地处于汉水上游、淮河源头,北有秦岭、伏牛山,西有大巴山、武当山,东有桐柏山、大别山,三面环山,中间形成3万平方公里的盆地,是天然的形胜之都。其地质结构十分稳定,一千多年没有发生大的地震。古人曾描述“南阳,光武之所兴,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有宽城平野可以屯兵。西邻关陕,可以召将士;东达江淮,可以运谷粟;南通荆湖、巴蜀,可以取财货;北拒三都,可以遣救援。”


南阳是中国地理与文化的中心。它位于中国的南北分界线、东西分界线上、长江与黄河中间的汉水流域,毗邻南水北调的中线取水地丹江口水库。汉水水量是黄河的六倍,可供几千万人饮水。


南阳降雨量为年均1000毫米左右,雨量充沛而适中,没有洪涝灾害。它属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亚热带与暖温带交界处,最低温度0度左右,最高30度左右,年均15度,气候宜人。


南阳在中国之中的区位优势示意图


南阳地处中原,具有东西南北居中的特点,自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南阳古代就被誉为“南都”、“帝乡”,曾经是商周古国的都城、春秋战国时期八大都会之一、秦始皇设立的全国三十六郡之一、西汉五大城市之一、东汉陪都、光武帝刘秀起兵之地。


南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盘古文化的源头、南北文化的交汇地、汉文化与楚文化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南阳有“五圣”,它是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的故乡、兵圣姜子牙的封地、智圣诸葛亮的隐逸之地,如此文化繁盛之地绝对堪配五千年古国的首都。在汉水源头建都,本身就具有文化寓意。

南阳的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有被誉为“长城之父”的楚国长城,有汉画馆、三国古迹、武则天行宫,还有张衡墓、医圣祠、武侯祠。宝天曼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恐龙蛋化石群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南阳独玉为四大名玉之一,被誉为东方翡翠。南阳附近的神农架是华夏祖庭,丹江口水库、武当山、大别山均为旅游胜地。


南阳地处腹地,战略位置极佳,也是交通枢纽,与周边中心城市距离合适,可以有效辐射涵盖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它坐控中原、关中、巴蜀、湖广、长江三角洲富庶之地,高速列车一小时可以到达郑州、西安、武汉、合肥,两小时可以到达南京、济南、长沙、重庆等城市,三小时到达上海成都等城市,四小时到达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城市。它可以拉近不同区域文化的距离感,强化最大多数人民对于首都的归属感,加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统一与团结。南阳属于北方语区,方言问题也不大。


李白称颂南阳:“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白水真人居,万商罗廛阛。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清歌遏流云,艳舞有余闲。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南都行》)。



南阳仲景大桥夜景


  南阳真正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中国历史上有北京、南京、东京、西京,独缺中京,中京代表了中国之“中”、世界之“中”。


有人提出迁都南京、郑州、洛阳、开封、西安、兰州、重庆、上海、广州、武汉等地,这些城市要么偏东偏南偏西,要么无险可守,要么过于闭塞,要么太热或太冷,显然一个都不合适,而且在一个人口密度大、已经十分拥挤的城市建立首都,其拆迁成本也是巨大的。所以,我提出的是在南阳盆地另建新城,新都的规模不大,符 合“适度政府”的改革要求和世界趋势。


迁都,其意义超过反腐。它有利于带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利于中部崛起和中西部的快速发展,有利于缓解北方的资源环境压力,巩固北京文化中心的地位,降低北京的房价,改善北京的生存条件,同时还给天津河北更多的发展机会。迁都还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控制能力,有利于推进政治改革,有利于首都防卫与国家安全,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与统一。


可谓一棋走活,满盘皆赢。南阳盆地(南襄盆地)上的南阳、襄阳、枣阳,预示的正是“三阳开泰”。



南阳与北京位置关系图

附件一:


关于迁都的建议书

胡星斗


2006年4月17日,北京大浮尘,窗外一片黄色,地上厚厚尘土。

中国北方的生态环境已经濒临崩溃。

解决此环境危机的最直接选择便是迁都,我们呼吁:把政治首都迁出北京,迁到中原或南方。

北京特殊的军事地理上的战略价值已经不复存在。三面环山,威镇西北、蒙古高原,扼守山海关咽喉,控制东北……在古代,北京可以重兵屯集,既可保卫京师,又可对付北方威胁,自然是最佳的首都所在。但到现代,机动化部队、战略轰炸机、巡航导弹的出现,中国安全环境的变化,来自海上以及航空母舰的威胁反而使得北京成为易于打击的目标,八国联军的入侵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政治首都迁出北京,可以大大缓解北方的资源环境压力,让河北、山西、天津等省市获得平等发展的空间和喘息的机会。过去,北京像一部抽水机,吸干了周边的资 源,形成了所谓的“环京津贫困带”——河北的发展远远不如相邻的河南,更不要说与山东相比,河北一些地方的农民仍然住在茅草屋中!河北、山西本身就是严重缺水的省份,但还要忍痛向北京输水,为此当地几十万人没有水喝;为了保护北京的水源,为了植树育草,河北许多地方不让上马企业,限制发展养牧业,对此北京 方面却不给予任何补偿,更没有市场化的利益交换机制。不像上海,市场经济发达,市场交易的结果是双赢,所以上海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繁荣。北京的市场经济不发达,多是通过行政手段配置资源,所以只能是“零和博弈”,一方所得就是另一方的损失,北京发展的结果是周边地区的萧条。

特别是在现有的压力型财政体制、没有建立规范的地区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情况下,北京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也就不惜一切代价上马项目,扩张城市规模,进行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

加上北京的“特权”特多——教育、医疗、学术、文化、体育、金融、就业、低保等等皆可捷足而登,因此北京的人口扶摇直上,资源环境也就摇摇欲坠。

将政治首都迁出北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要求“小政府”、“适度政府”、“有效政府”与之相匹配。如果迁都,同时进行“政府再造”的改革,将迁都、缩省 (见附件)、机构改革结合起来,改变省级管理幅度过大、同时官僚机构庞杂的现状,由此必然带动全国的经济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特别是将极大地促进河北、山西等地经济的发展。新建一个小型的政治首都,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特大经济型城市相分离,还有助于建立政治与经济分开的现代国家体制,有助于铲除政经结 盟、权钱结合的腐败现象,有助于从文化上、心理上摆脱几千年帝王文化、专制政治的阴影,促进中国进一步走向民主法治,实现两岸的统一。

政治首都迁出北京后,由于不再具有行政资源的优势,北京会逐渐缩小城市规模,最终与其资源环境相匹配。但北京仍应保留直辖市和文化首都的特殊地位,通过加强对文化古迹、生态环境的保护,把北京建设成为花园式文化之都。

新政治首都宜选在中原或南方中部,如河南、湖北、湖南一带。该城市不能离海岸线太近,以防海上飞机或者导弹的袭击;也不能过远,因为作为政治中心,不能交通不便。该城市必须雨水适量,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美,地势宏伟开阔。

迁都,可能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转折点。


附件二:


关于实行迁都与分都战略的建议书

胡星斗


所谓“迁都”,指把政治首都迁往更加适宜与安全的地方;所谓“分都”,指分设政治首都(以下简称首都)、经济首都、文化首都。


一、为什么中国要尽快迁都、分都与修改宪法?

    1、北京的水荒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北京水资源的形势十分严峻。据专家估算:到2010年,平水年份北京将缺水11.85亿立方米,枯水年份将缺水近20亿立方米;到2020年,平水年份北京将缺水23.76亿立方米,枯水年份将缺水30.9亿立方米。目前,北京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00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七分之一、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二十五分之一。北京现在年来水量只有15亿立方米左右,超采地下水26亿立方米,连年的大量超采地下水已经使北京周边地区形成了21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水位已经降至海平面五六十米以下。可以说,继续超采地下水已经十分困难。现在,很多人把南水北调工程看成解决北京缺水难题的良方。但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20年才能全部竣工,即使到那时北京可分得的水量也不过12亿立方米,与缺水30亿立方米仍然相差很远。何况,中线工程流经的河南、河北等省份都是缺水大省,如何分配这些水资源将会大有争议。   

    2、北京凡是能建水库的地方也已建完,基本无潜力可挖。唯一准备建设的张坊水库也仅可增加供水1亿立方米,抵不上官厅水库、密云水库未来减少的蓄水量。更为严峻的是,科学家们预测,由于受地球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至少在未来一两个世纪内,全球干旱问题将更加严重,中国北方的缺水问题将更趋恶化。2、沙漠化、荒漠化对北京的威胁日益严峻。现在,中国的沙漠化、荒漠化国土不断扩大,沙漠离北京越来越近,最近的沙丘离市区仅70公里,可以说,沙漠直逼天安门。而且,沙漠处在北京的上风口,一遇刮风,黄沙便直扑京城。前总理朱镕基对北京的沙尘天气一直忧心忡忡,眼看着沙漠在一天天地逼近,他感叹中国有可能因此而迁都。

3、 北京的中枢战略地位已经动摇。北京在历史上属于中枢战略要地,处于咽喉地带,它左拥太行,右临渤海,北连朔漠,南控江淮,枕居中原,龙蟠虎踞。但是到了近现代,随着海权时代的到来以及航空母舰、巡航导弹、战略轰炸机的出现,使得北京无险可守,其濒临海洋的弱点凸显出来。从八国联军海上登陆直捣北京,到巴 西、巴基斯坦、缅甸、尼日利亚等国家把首都迁离海边,以及拟议中的伊朗、韩国、日本迁都,都促使中国也必须从战略上重新考虑首都的选择和安全。

4、 资源高度集中于北京,加大了国家的安全风险。北京是中国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之一,坐拥最多的大企业总部;北京还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传媒中心,拥有中国最好的大学、科研院所、文化机构。这种资源高度集中于一地,将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科技文化中心捆绑在一起的做法,只会大大地增加国家的安全风险。一旦爆发 战争,北京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敌人攻击的首选目标。

5、人口的过度膨胀、工业的畸形发展、严重的污染,使得北京不再适合作为国家的政治首都。由于首都效应,以及近水楼台特权很多,使得移民北京的热潮难以停止。目前北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每年增加40余万,相当于每年吸纳一个中等城市。据研究部门的报告:北京市可支撑的人口容量最大值是1277.77万人。但在1997年北京的总人口就已经突破1500万人,远远超过了容量的最大值。

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打破,用过去的行政手段禁止农民进城已经不太可能。所以,北京的人口还会继续增加。

人口的膨胀加剧了北京水资源的紧张、交通的拥挤,也导致包括房地产在内的消费品价格的虚高猛涨。

    北京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00,面积占我国国土的1/600,但2002年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国的1/8还多,2003年北京商品房施工面积占全国的1/10。北京的房地产虚热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可以说,北京成为吞噬全国资源和资金的黑洞。

由于新中国成立以后错误的战略决策,以及改革开放以后政绩和财政收入的需要,致使北京的工业畸形发展,与天津、沈阳、唐山的工业几乎完全同构。北京成为中国的工业重镇,导致了天津、沈阳、唐山的衰落。

北京还是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称,北京1999年的空气污染程度位居全球第三。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调查报告称,北京是全国18个主要城市中空气污染情况最严重的一个。

鉴于以上五大因素,在此我建议:将政治首都从北京迁到中原或南方中部一带;加强北京的文化首都的功能;确立上海的经济首都的地位;尽快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的条款,为未来中国实行迁都与分都战略扫除法制的障碍。


二、迁都、分都的弊端与阻碍迁都、分都的因素


1、迁都、分都之弊及其化解。

迁都、分都可能导致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衰落。不过,我们认为,只要北京发挥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把北京打造成为代表东方文化的世界文化之都,北京反而可能由此获得新生。

北京积淀了数千年来中国人的光荣和梦想,承载了近代以来中国的荣辱兴衰,而新首都可能缺乏北京这样的文化凝聚力,天安门的象征意义也将丧失。

但我们认为,新首都如果选择在中华文化的起源之地,那么新首都自会获得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再者,民意可能难以接受迁都、分都。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意识:国都就是举国的中心,是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所在,代表了最高权力和大一统意志。迁都、分都无疑将冲击国民的心理定势。

还 有人说,迁都、分都将会使得中央政府官员偷安一隅,不再治理北方的沙漠化和沙尘暴。我们认为,解决环境问题,关键在于建立现代环境治理制度——清晰土地产 权;明确利益主体;拍卖、赠送荒地、沙地;加强立法、执法;鼓励公民组织的参与;推动公益诉讼等。如果不能建立现代环境治理制度,即使首都留在北京,也永远无法解决沙尘暴的问题。


2、迁都的程序与阻碍迁都的因素。

迁都的程序是:先进行调研,由政府、学者、各界代表提出新首都的候选地点和迁都的方案,然后由政府提案,举行广泛的有代表性的听证会,最后由全国人大表决或者举行全民公决。

实施迁都,除了国家财政分年度拿出上千亿资金外,还应当大量地吸纳民间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阻碍迁都的因素主要是原首都的既得利益集团,如部分官员、房地产开发商等。只要政府晓以国家大义,以及给予开发商建设新首都的机会和利益,我想阻力是可以化解的。


三、新首都的功能定位与新首都的最佳选择。


新首都是一个特区,由一批城市群组成,其中,中心城市是一个小型的花园城市,是真正的行政、立法、司法等机关所在地。之所以新首都是一个大特区,是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大首都思维定势;之所以特区中心是小型城市,是为了实现小政府、高效政府的现代理念。

新首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中国的国际交流中心、文化中心之一。

新首都应当具有很强的文化凝聚力,是中国的历史文化、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象征。

新首都还应是生态环境、文明道德的首善之区。

新首都的选址应当兼顾水、资源、气候、生态环境、军事安全、地理地震、民族、文化、经济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

有人提出在南京、西安、武汉等城市中选择新都,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些城市本身就遭遇了种种问题,它们也迫切需要“减压”,如果再在其上叠加首都的功能,这些城市将变得极其臃肿,拆迁成本也将是巨大的。

因此,实现迁都的途径是创建新都,这样还可以带动一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我认为,中国最佳的独一无二的新首都地点是河南湖北交界处的南阳盆地(见附件)。

可以将该地命名为“中京”或“新都”。南阳盆地的特点是:它既是中国的地理中心,几乎处于中国南北分界线、东西中间线、长江黄河分水岭的位置,具有地利优势,同时它又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它拥有平原面积达3万 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汉水),远离大海,具有易守难攻的特点和极其重要的军事价值。它的西边是秦岭、大巴山,是崇山峻岭与华北平原的结合部,若挖深洞,恐怕连原子弹也难以对之进行有效的打击;它的北面是秦巴山区余脉,有崤山、熊耳山、外方山、伏牛山等,东北面有桐柏山、大洪山、大别山,南面是汉 水,中部有白河、唐河;在三面环山中又有一些缺口,如方城、泌阳、随阳、宜城,使得该地交通方便。

南阳盆地及河南湖北是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楚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少林寺、武当山、三国古战场、古隆中等处于其中;它比邻陕西,地接西安、咸阳、兵马俑、华清池,背靠四川天府,坐拥河南、湖北粮仓及苏杭胜地等;它离庐山不远,可将庐山辟为国家领导人的度假会议区,取代北戴河的位置。

南阳盆地周围的自然风景更是多姿多彩,有神秘莫测的神农架,险峻陡峭的秦岭,湍流直下的汉水峡谷,烟波浩淼的丹江口水库,奇伟壮观的三峡。

南阳盆地的水量丰沛而不过多,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它处于汉水上游,水质好,无污染,汉水年径流量550亿立方米,是黄河、海河、渭河的6倍,足以解决数千万人的工业和生活用水。

南阳盆地气候宜人,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长年温度在0~30度,冷热干湿适中。


四、迁都、分都的伟大战略意义。


迁都、分都有助于缓解北京水、土地、交通等的紧张状况,减轻北方的资源、环境压力;

有助于应对台海危机,适应海权时代,减轻未来首都来自北方、东部及海上的军事威胁;

有助于分散“国富”,防范财富过于集中带来的国家风险;

有助于保护“老北京”及北京的文化古迹,促进北京的文化繁荣;

有助于降低北京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减少工业项目,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宜居城市;

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促进新首都所在地即中部的崛起,促进上海和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同时还天津、河北、山西等地正常发展的机会;

有助于进行“国家再造”、“政府再造”,割断千年皇都的专制主义传统,推动中国的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

综上所述,中华要崛起,迟早要迁都、分都!

因此我建议,尽快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的条款,实行迁都与分都的战略。

城市名片:南阳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城区单元规划《南阳历史地位研究》概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